第482章 卷五 李承乾的治国方针
对于李承乾而言,医疗的发展在当下的确是重中之重,不单单是为了长安的那些勋贵,也不单单是为了长孙皇后,更重要的是,医疗事关民生!
以民为本,这是李承乾最想展现出来的治国方针。
不管未来他会不会真的坚定这条治国方针,但话一定会这样说。
当然,他也有打响大明王廷医疗领先这张名片的想法,这张名片用好了,对于未来的他来说,绝对是一笔稳赚不赔的投资!
“殿下,如果要兴办一家如此规模的医院,暂且我大明还缺不少优秀的大夫。
如果仅仅只是老道和巢正的话,怕是不够。”
缺人,这是永恒的话题。
一家想要在这个时代冠绝天下的医院,哪怕有孙思邈这样的大拿坐镇,也还不够!
李承乾点了点头,说道:“这个本王也知晓,不过可以一步步来,先把大的框架弄出来,那些枝干我们可以慢慢再填充。
别的不说,大明王廷的外科就算不是首屈一指,那也应当是数一数二的存在。
而且本王知道,孙道长有不少弟子都在各地行医,如此机会,为何孙道长不传信一封?
不用局限于孙道长的弟子,只要是孙道长认为医术精湛,医德医风都值得尊重的大夫,大可广发英雄帖,共商天下事嘛!
相信以孙道长在杏林德高望重的地位,定然会引得天下名医纷纷景从1
孙思邈被李承乾说得怪不好意思的,不过他一把年纪了,这么两句称赞还是受得起的。
而且,他对李承乾的话还是很赞同的。
“殿下说得没错,医术不在首位,医德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。
医者,若不把治病救人放在首位,只为一己私利的话,和满身铜臭的商贾又有何异。”
孙思邈被后世称为药王,说实话,都是低估了。
就他首倡医德、妇科、儿科而言,他对医疗的贡献绝非一句药王可以概括的。
所以当李承乾提到医德的时候,他甚是满意。
至于李承乾笑称的广发英雄贴,共商天下事之类的笑谈,他是真不在意,就他这年纪,哪怕是造反都屁事儿没有!
这个年代就是如此,人上八十,随心所欲。
加上孙思邈一个孤寡老道,说他造反,李二都不信。
当然,以孙思邈在杏林的地位,还真就能一张英雄帖,引得无数名医争先恐后赴大明!
“殿下放心,回头老道就去写信广邀名医,至于会不会有人响应,不好说。
毕竟要他们放弃现有的一切,远赴千里,也不容易。”
对于这一点儿,他真不在意,他知道李承乾这么做肯定是有目的的,但对于他来说,这是振兴医学的一个机会。
单凭这一点儿,就已经足够了。
“孙道长谦虚了。”李承乾笑道,“以孙道长在杏林中的地位,邀请天下名医,振兴医学,想必没有几人会拒绝吧?
到时候,只怕全天下的大夫都会以收到孙道长的信件为荣,毕竟,没收到孙道长的信件说明他要么医术不精,要么医德不够,绝对称不上名医二字。”
李承乾都想好了,只要孙思邈点头,他绝对会往这方面造势,要让天下的大夫为了得到孙思邈的邀请函,用尽浑身解数。
“殿下过誉了。”孙思邈笑道,“天下能人辈出,坊间也有不少医术精湛、医德不错的大夫其名不显。
并不是说老道不认可的,就不是好大夫。”
他这话倒不是谦虚,这个年代,有几个淡泊名利、隐姓埋名的高人,真算不得什么。
他孙思邈自己就算一个。
但还真未必就是天下的大夫都知道他孙思邈的大名。
“殿下,你这是……”段纶听他们讲了半天,虽然对于医学来说,他几乎是一窍不通,但他们讲的内容,他还是听懂了的。
站在他的立场来说,这事儿得阻止。
倒不是说大明弄了一个什么医院对他有多大影响,主要是孙思邈真要一封英雄帖,吸引了大唐的名医,那大唐的百姓还怎么看病?
可你要他阻止吧,这事儿又不好办,腿长在别人身上,难道他还能打断别人的腿不成?
“段尚书勿忧。”李承乾笑道,“这是好事儿,不管是对大唐还是对大明,都是好事儿。
医学这些年进步还是太慢了,真的太慢了。
本王在没有拿下吐谷浑之前,清点大明人口的时候,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。”
“什么事实?”段纶问道。
李承乾说道:“当时本王发现,大明的子民,女人的平均寿命刚过三十,男人的平均寿命也只有三十五。
虽然本王知道这是因为这几年灾荒和战乱的原因,但说到底,还是医疗水平不足影响的。
想必,大唐比我大明就算强一些,也强不到哪里去吧?”
段纶闻言,顿时就是一惊。
这个他还真没计算过。
但贞观初年的平均寿命的确不高。
当然,李承乾其实也没计算过,他就是瞎说的。
不过他这么说,也不是没有根据的。
据他所知,长孙皇后离世的时候,也就三十来岁,长乐离世的时候甚至才二十多岁。
加上是贞观初年,这个数据还真就大差不差。
“人均寿命只有这么点儿么?”孙思邈也是一惊,他也没想到人均寿命才三十多!
李承乾点了点头,道:“这就是医道不昌的原因!
一个伤风感冒就能要了命的时代,对老百姓而言,太残忍了一些。
本王希望,未来,大明医院只是一个母鸡,慢慢的为大明,为天下,孵化更多的小鸡!
终有一天,大明医院将遍布天下的每一座城池,真真正正的为老百姓解决就医的问题。
让老百姓看得起病,也愿意看病,这就是大明医院要肩负的责任,孙道长,可有信心1
听李承乾这么说,不管是孙思邈还是巢正,都是一脸的激动。
作为一个大夫,这是他们最想看到,也最渴望的一幕。
如果真有那么一天,他们当真是死而无憾!
“殿下既然有如此宏愿,老道定当竭尽所能,让殿下看到那一天1孙思邈当即就拱手说道。
这才是他想看到的医道昌明!
医者,就得肩负这样的责任!这才是真正的医者!
巢正也是连忙说道:“殿下放心,微臣定当辅佐孙道长,成此伟业1
一旁,段纶良久没有言语。
他静静地看着李承乾,有那么一刻,他甚至都想留在大明来见证这个盛况的诞生。
但终究还是理性压住了感性,最终,段纶拱手道:“以前总是不知道殿下为何能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成此霸业,今日听殿下一席话,老夫终于懂了!
殿下心怀黎民,又如何不能成此霸业?
老夫由衷的希望,在老夫闭上眼之前,能看到大明医院落户长安,届时,虽千万人吾往矣1
这是他的承诺!
就算所有人都阻止,他也会支持大明医院落户长安!
这不是为了私利,也不是为了政治,这是为官者的良心!
“算老夫一个1阎立德也说道,“老夫虽没有殿下的宏愿,但也真心希望殿下的期许能成为现实!
朝堂上那些人要是胆敢反对,老夫第一个不答应1
李承乾要的就是这个效果,之所以当着他们两人的面和孙思邈说这个,就是为了避免一些麻烦。
毕竟等他们真正运作起来的时候,不少名医都纷纷奔赴日月山而来,届时长安朝堂上肯定有不一样的声音传来。
他就是要让段纶将他的声音带回长安,为他的计划减少阻力。
闻言,李承乾笑道:“他日大明医院遍布天下之时,本王定与诸位,共谋一醉1
“甚好1段纶说道,“若是他日老夫不在了,记得一定要将如此盛况的好消息烧给老夫1
说着,几人又是一阵大笑。
不多时,巢正和孙思邈就先行告辞,他们要为大明医院做准备了。
不单单是孙思邈在呼朋唤友,巢正也是如此。
虽然巢正年龄不大,但他家世代为医,还出过前朝御医,在杏林圈里也算小有名气。
等他们都走后,李承乾看了看段纶两人,笑道:“两位对我大明王廷的将作监可有指教的地方?”
“指教谈不上。”阎立德是个实在人,闻言说道,“大明的技术贵在新颖,勇于创新,但要从基本功来说的话,与大唐还是有些差距的。
当然,我大唐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,求稳,务实,但步子迈得太小了。
就以现在的实际情况来说,大明将作监再发展一些年头,的确有超越我大唐的可能。”
在专业问题上,阎立德向来都是有啥说啥。
对于他的说法,张二牛也表示认可。
“阎将作说得没错。
我大明将作监和大唐相比的确还是差了一点儿,毕竟大唐集百工于一身,而我大明王廷的将作监,就要显得略微单薄了许多。
但大唐将作监能做的,我们几乎都能做。
可我大明将作监能做的,大唐就未必能做。
不说别的,单说刚刚孙道长抱走的显微镜,大唐想做出一台来,至少还需要数年的摸索。
显微镜可能难着你们了,那就说望远镜,这玩意儿大唐现在可做得出来?”
都说文人相轻,其实哪一行都是一样。
再加上张二牛和阎立德代表的还是两个国家,所以两人在话语上,都不愿意吃亏。
当然,他两个讲的都是实话。
“说这些作甚?”段纶没兴趣掺和他们两人间的争锋,笑道,“之前殿下说将作监改良了原本的犁头,好像叫曲辕犁来着?
不知今日可否让老夫见见?
刚刚老夫来找张将作,张将作说这是大明王廷的最高机密,就是不肯让老夫一饱眼福啊1
“那可不是1张二牛当即就说道,“殿下当初交代过,此曲辕犁乃是造福天下百姓的利器,岂可轻视1
段纶之所以还要来日月山,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见见曲辕犁。
如果真有如此神器,对于天下百姓来说,无疑又是一个福音。
“张将作说得在理,此乃国之重器,就连本王都不知道张将作将此重器置于何处。”李承乾在将作监看到段纶的第一时间就猜到了他的目的,不过他也不知道张二牛他们将曲辕犁做出来没有。
当初也是在浇河郡跟段纶吹牛逼的时候提了一嘴儿,虽然他马上就准备好了图纸送回日月山,但做没做出来,他是真不知道。
张二牛一听就明白了,当即笑道:“殿下说笑了,此物就存放在将作监,我将作监就在王城之内,还有宵小敢来行窃不成。”
“殿下1段纶闻言,一脸急切地喊道。
李承乾点了点头,说道:“张将作,就将曲辕犁拿出来,让段尚书和阎将作也看看,毕竟是造福天下的事儿,我大明王廷,可不干那些敝帚自珍的事。”
张二牛闻言,这才摆了摆手,让人将曲辕犁给抬了出来。
还别说,这一年多来,张二牛举手投足之间,俨然已经有了几分官风。
不多时,一架经过改良后的曲辕犁就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。
段纶第一时间就凑了上去,阎立德也是不甘人后,两人瞪大个眼睛仔仔细细地打量着。
“先研究一番,看看有什么不会的地方,趁着人都在,赶紧问。”段纶说道,“这玩意儿不能全靠在大明进口,咱大唐得做出属于自己的曲辕犁来才行。”
这要是全在大明进口的话,那价格就高了埃
阎立德都懒得搭理他,这事儿还用他说么?
“殿下,可否示范一番?”不多时,段纶问道。
光看是看不出个什么所以然的。
见李承乾点了点头,张二牛说道:“要示范的话去后院,刚好可以给伱们演示一下。”
说着,众人抬腿就走。
“不带过去么?”阎立德见大家都走了,没人管那曲辕犁,当即就问道。
“放心,后院还有。”张二牛说道,“我们在做这个之前,也要示范一番的。”
片刻之后,众人便来到了后院,好巧不巧的是,后院正在校正曲辕犁,或者说在计算曲辕犁的一些数据。
“殿下,将作。”正在忙活的工匠说道,“此物甚好,相比以前的犁头,至少节约了一半的人力1
“真有如此好?”段纶说道,“让老夫来试试1
求月票!
(本章完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