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445章 卷四 李承乾放出的重磅炸弹!  这太子,不做也罢!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    第445章 卷四 李承乾放出的重磅炸弹!
    很多事情都没有答案,也不需要答案。
    因为大家都很清楚,西域诸国如此做一定是有原因的。
    只是他们不知道而已。
    在这个场合之下,也没人会去找西域诸国的使者打听,但私下,众人肯定会想方设法的去弄清楚。
    他们此番出使大明王廷,其实都带有自己的目的。
    就比如薛延陀,这会儿薛延陀的使者就和户部官员攀谈了起来。
    话里话外都是围绕着大明的军械。
    不单单他们,吐蕃、高句丽、哪怕是倭国都有这个想法。
    该说不说,大明的军械的确是领先于这个时代的。
    当然,大明方面就比较含糊其辞了。
    这东西能卖,但怎么卖,卖给谁,卖多少,还有待商榷。
    但可以肯定的是,一定会卖。
    大战结束,大明王廷也急需重振商贸、经济和民生,而真正能赚钱的生意,定然是军械,这一点儿,作为一个后世人,李承乾最清楚。
    相对而言,国家的购买力肯定大于个人。
    关键是量大啊!
    而且他们急需的物资,也只有国家机器才能那么快凑齐。
    约莫一个多时辰的工夫,酒宴结束。
    众人各自散去。
    倒也算得上宾至如归。
    散去后,李承乾将普西偌等人聚在了一起,谁也不知道他们在商量什么。
    而各国使团也是三三两两的走到了一起。
    其中,吐蕃和薛延陀走得最近。
    唯独大赵王廷的顾建章显得有些形单影只。
    其实他是不愿意出使大明的,之前李承乾给他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,不夸张的说,他有些怵李承乾。
    但如今大赵王廷的日子不好过,比邻而居的大明王廷是他们现如今最大的依仗。
    再者说,李元景也想通过此次出使,混一点儿李承乾的回礼。
    不单单是他,各国估计都有这个想法。
    大明王廷什么最出名,当然是大明的工艺。
    不管是军械还是其他的,反正这都将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。
    临时的使馆中,禄东赞正和薛延陀的使者相邀对饮。
    “想不到啊,短短一年,大明王廷还真就成了气候。”禄东赞端起酒杯,没来由的摇了摇头。
    薛延陀的使者也是摇头道:“若是你们之前能从南方给李承乾施加一些压力,大明不可能这么快就拿下吐谷浑的。”
    站在他们的立场上,当然不希望大明能吞并吐谷浑。
    吐谷浑如果继续占据着这片土地,充其量是一头没了牙齿的狼。
    但大明王廷不一样,那是一头入了林的猛虎。
    如果可以选择,他们当然愿意和吐谷浑做邻居。
    “是我们小瞧了李承乾。”禄东赞叹了口气,说道,“这位大唐的太子,一开始就防着我吐蕃,甚至为此暗中没少支持苏毗。
    要不是他李承乾暗中作梗,我吐蕃早就一统了。”
    他们这段时间,可没少被苏毗纠缠。
    如果不是因为苏毗,大明和吐谷浑全面开战的时候,他们一定会北上帮帮场子。
    不是说他们和大明王廷有仇,而是这才附和他们的利益。
    战争嘛,从来都是为了各种利益服务的。
    “只能说慕容伏允命数到了。”薛延陀的使者苦笑道,“或者说,李承乾的确有其乃父之风。
    可能他当初暗中支持西突厥和苏毗,就是为了牵住你我两国。
    还别说,真让他做到了。
    未来这高原,怕是不太平了埃”
    “是啊,太平不了了。”禄东赞说道,“不说他大明还背靠大唐,就单单是吞并了吐谷浑后的大明,就已经不容小觑了,更别说西突厥如今还主动归附。
    未来的大明王廷,俨然成了大唐西征的桥头堡。
    此番我出使大明,除了恭贺大明以外,我家赞普也有交代,想问问薛延陀的意思……”
    “都一样。”没等他话说完,薛延陀的使者便点头道,“我家真珠可汗也是这个意思,未来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。
    大唐的野心,我们都是知道的。
    此番大明彻底立足高原后,大唐怕是要把战略重心偏向这边了。
    实不相瞒,我出使之前,大唐皇帝已经给我们薛延陀下了最后通牒,要么降,要么灭。”
    说到这里,他也是忧心忡忡。
    禄东赞闻言也是一愣:“大唐如此霸道?”
    “你才知道?”薛延陀使者吐了口气,道,“中原王朝向来如此,只要他们站稳了脚跟,恨不得在每一头牛的屁股上,都戳上他们大唐的印章。
    说到底,我们这些人,在他们眼中,终究只是异族。
    所以我们要……”
    “结盟1禄东赞重重地点了点头。
    这个道理他懂,这也是他此番出使大明的目的,“本来我们的想法是伱我两国、加上西突厥还有高句丽,结盟共抗大唐,结果西突厥……”
    “哼,阿史那泥孰那人,头发长见识短,居然上赶着归附李承乾。
    不过说到结盟,我倒是有一个合适的人眩”薛延陀使者说完,神秘一笑。
    禄东赞琢磨了一下,当即笑道:“你是说大赵王廷?”
    “对,就是他们。虽然这大赵王廷实力不咋地,但其身份敏感,和他们结盟,对我们而言,有百利而无一害。”
    这个是他们早就思量过的。
    李元景的确是他们可以拉拢的一个对象。
    这货和李承乾不同,李承乾背靠大唐那是必然的,但李元景既然自立王廷了,那基本上就是脱离了大唐的体系。
    和他结盟,好处多多埃
    禄东赞点了点头,这个道理他懂:“对了,关于大唐的最后通牒,你们打算怎么处理?”
    “能怎么处理,先拖着呗。”说起这个,他也是颇为无奈。
    不过拖字诀倒是他们早就打算好的既定方针。
    “暂且拖着也行。”禄东赞说道,“大唐如今在对高句丽用兵,而大明王廷经历之前一战之后,估计也要休养一番,所以说,大唐也就是借着李承乾大胜之威,耍耍嘴皮子而已。”
    他们还是先入为主的观念,认为大明其实就是大唐西征的桥头堡。
    不过这也正常,毕竟谁能想到堂堂大唐太子,居然有自立门户的想法。
    这多多少少有点儿脑子被驴踢了的既视感。
    明明可以摆烂,躺赢天下最强大的帝国,还用得着努力?
    这就是思想不同。
    李承乾觉得,只有自己实实在在握在手里的,才是自己的。
    大唐,可以是他的,但也可能不是他的。
    既然如此,在没有百分百确定下来之前,还不如经营好自己的大明。
    说着,两人就一道去找高句丽的使者。
    当他们商量着结盟共抗大唐的时候,段纶也没闲着,他可还记得自己此番出使的主要目的,当即就再次求见李承乾。
    对于段纶,李承乾还是很客气的,得知其求见,便对众人说道:“先按照本王吩咐的去做,切记,莫要急切。
    此番大战过后,我们最主要的还是以恢复民生为本。”
    一众官员闻言,齐齐躬身施礼,等他们都走后,李承乾才传召段纶。
    不多时,段纶走了进来,都不等段纶施礼,李承乾便三步并两步走了上去,托起了正准备施礼的段纶,笑道:“这里有没外人,姑父何必如此见外,这要传回去让姑母知道了,小侄还如何敢登门?”
    段纶的妻子乃是高密公主,李二的姐姐。
    前面就说过了,长安半个朝堂都是李家的姻亲,这话是真不夸张。
    “礼不可废。”段纶笑道,但也没有再坚持。
    李承乾愿意表现得亲近一些,他当然不会拒之门外。
    “殿下这一年多,着实成长了不少埃”
    李承乾笑了笑,说道:“出去走走吧?”
    他知道段纶来找自己干嘛,对此,他其实并不介意,或者说,他本身就有些期待。
    没办法,时代就是如此。
    如果大明没有那些世家的官员,他未来想回大唐登基,呵呵,洗洗睡吧。
    不管是谁,该妥协的时候,都要妥协的。
    这次段纶带来了这么多人,说白了,其实也是大唐那些世家对他的一种认可。
    “那就陪殿下走走。”段纶笑道,他也不急。
    李承乾肯定会欣然接受的,这一点儿,不单单他,满大唐的人都知道。
    不是李承乾缺不缺人的问题,而是李承乾但凡还有问鼎九五的心,就必须这么做。
    很快,两人在刘三等人的护持下,就出了城,来到了城外修建的那堵城墙之上:“当初,就是这堵城墙挡住了达延芒结波数万大军。”
    李承乾轻轻地拍打着城墙,说道,“当时,本王每天都会站在这城头上看着城内,姑父可能不知道,那段时间,本王没有一天睡过一个安稳觉。
    总担心某天一醒来,达延芒结波就站在了本王的床头。
    哎,这些话,以前连个说的人都没有。
    若非姑父来了,这话,本王也只能藏在心里。”
    段纶点了点头,站在这城墙之上,看着当初大战留下来的痕迹,他可以想象到这里曾经发生过怎样惨烈的大战。
    虽然李承乾已经命人将达延芒结波挖出来的壕沟给填平了,但战争的痕迹终归还是有的。
    “确实不容易。”段纶说道。
    可除了这几个字,他其实也不知道该说什么。
    或者说,他又能说什么。
    良久,段纶见李承乾还是没有开口的意思,这才说道,“殿下这也算是苦尽甘来吧,如今彻底吞并了吐谷浑,未来的大明王廷,必将大放异彩。”
    “但愿吧。”李承乾还是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,“对了,听姑父之前的意思,长安在工艺上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?”
    “大唐的工艺从来就不存在什么突飞猛进。”说到这个,段纶笑道,“毕竟底蕴摆在那里?以前只是大家不重视罢了,现在重视起来,有点儿小小的进步,倒也正常。
    就在不久之前,有工匠已经完善了灌钢之法,为此,陛下甚是高兴。”
    这个李承乾也听说了,听说那个陶明宇因此还得封一伯爵。
    这已经是难得的大手笔了。
    “好事儿。”李承乾笑道,“古话说得好,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,我大明的工部最近正在着手改良直辕犁,改良完之后,比之现有的直辕犁要更加轻便,省力,能大量的节约人力和牲畜。”
    “改良直辕犁?”段纶闻之一愣,“有把握么?”
    作为工部尚书,他当然知道如果真的改良了直辕犁,对于农桑有着多么远大的影响。
    “把握自然是有的。”李承乾道,“如今已经有了初步成效,只待量产了,能在现有的直辕犁基础上,提升至少两倍的工作效率,我们暂且取名为曲辕犁。”
    “曲辕犁?提升两倍的工作效率?”段纶真的震惊了。
    虽然这只是一副犁头,但对于如今农业为主的大唐而言,这绝对是比连弩更让人震惊的好东西,他完全可以想象到,李二要是听到这个消息得有多激动。
    这是重磅炸弹啊!
    看到段纶的反应,李承乾心中暗暗得意。
    跟我斗?
    你怕是不知道,本王穿越前可是一个手工达人,干别的比不过你们,玩手工,你们跟谁俩呢?
    他难道还不知道大唐之所以弄什么工业改革,就是李二不服气么。
    要不然,区区灌钢法怎么可能得封一伯爵!
    可这同样也是李承乾的目的。
    他现在要做的,就是推着大唐一步步朝他熟悉的方向去走。
    这也是为他今后回大唐继承大宝打基矗
    要不然等他回了大唐,执政方针大不相同,那他玩个屁。
    既然李二这么牛,就让他来做,未来,他捡个现成的好了。
    再说了,这种竞争,对于大唐和大明来说,都不是什么坏事儿。
    而一个曲辕犁,压力瞬间就给到了段纶。
    这让他很满意。
    有些时候就是这样,我不能改变你,那我就超越你,逼着你改变你自己,来跟上我的步伐。
    “不知这曲辕犁,老夫走的时候能不能带回去一副?”段纶问道。
    这玩意儿要是在长安面世后,李二绝对会把压力给到他们工部,这个问题最近一直都存在。
    李承乾却是笑道:“姑父放心,待量产以后,一定最先派人送到姑父的府上。”
    这会儿,呵呵,他都没有。
    不过他也不着急,这图纸说话间就能画出来。
    多大个事儿。
    有图纸,大明王廷的将作监还不是分分秒秒就给做了出来。
    段纶点了点头,但还是忧心忡忡。
    他知道李二是一个好胜的人,在各方面都一样,所以大明王廷弄出一个什么来,都会刺激到李二那脆弱的神经。
    好吧,说李二神经脆弱可能过了。
    但李二绝不愿意输给自己儿子,这一点儿是肯定的。
    “对了殿下。”段纶见状,又说道,“此番老夫来的时候,倒是带了不少各家的后生来大明游学,他们都想见识一下西北的文化。
    这日后,怕是还要殿下操心一下了,都是各家饱读诗书的后生,哪怕是放在大唐,那也是人杰。”
    终于说到正题了。
    不过对此,李承乾却是没啥意见,当即就点了点头,说道:“我大明王廷初立,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,姑父此番可谓是帮了小侄一个大忙1
    这种事儿,大家心知肚明即可,倒也不用说得太过于直白。
    段纶见目的达到了,也就不再这个问题上多言,他现在心里想着的,还是李承乾提到的曲辕犁。
    就这玩意儿真要如李承乾说的那样,传回大唐,必将引起新的一轮工艺革新。
    只是他不知道,就算没有李承乾,这曲辕犁也将在大唐大放异彩,说到底,这玩意儿本就是唐人折腾出来的。
    这会儿,他也头疼。
    李二近来对他们工部的要求甚多,这一次,怕是只会更多了。
    对此,李承乾就爱莫能助了。
    站在他的立场,大明和大唐只能也必须存在竞争关系,工艺竞争才是第一步而已。
    如今,他拿下了整个吐谷浑,他已经着手在准备和大唐开启全面竞争了。
    还是那句话,既然他没办法直接改变大唐,那就强化自己让大唐主动的谋求改变来跟上自己的脚步。
    对于大唐会不会跟上自己的脚步这一点儿,他是丝毫不担心。
    无他,就算大唐不会,李二也会!
    那就是一个永不服输的人,尤其是输给自己的儿子。
    在这方面,李二确实做得无可挑剔。
    更何况,如今的李二正值壮年,正是经历最旺盛的时候,这点儿小压力也压不垮他。
    “好了,既然没事儿了,那我们也回去吧。”李承乾见事情都处理完了,当即就打算回去了。
    段纶闻言,又问道:“对了殿下,还有件事儿,老夫百思不得其解,还请殿下解惑?”
    “嗯?”李承乾有些好奇,“姑父请讲。”
    “老夫实在想不明白,这西域诸国为什么会突然背弃吐谷浑?”段纶问道,“据说,殿下当初在太极殿上所讲的要纵横西域的话语,应该早就传遍了西域,他们就不担心殿下……”
    这不单单是他的疑问,整个长安朝堂都有这个疑问。
    “这话姑父不应该问本王才是。”李承乾闻言,有些不悦地说道,“姑父应该问问是谁将本王在太极殿上的话语传到了西域1
    这问题他是不会回答的,主要是回答了,李二估计能气死。
    不说李二,哪怕是大唐的文武百官获悉缘由后,怕是都要重新思考了。
    所以,他故意把矛头指向了长安朝堂。
    段纶也是一愣,这……
    他倒是忘了这一茬儿。
    不过这事儿没法说,当初大朝会,朝堂上里里外外多少人啊,传出去也正常。
    (本章完)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